223 浏览在亚马逊庞大的广告生态系统中,SP(商品推广)、SB(品牌推广)和SD(展示型推广) 构成了卖家引流、转化与品牌建设的核心支柱。理解这三者的差异与协同,是制定高效广告策略的关键。
1. SP(Sponsored Products,商品推广):精准转化利器
定位与目标: SP是亚马逊最基础、使用最广泛的广告类型。核心目标是提升单个商品在搜索结果和商品详情页的曝光度,直接推动销售转化,并提升关键词自然排名。
适用性: 对所有卖家(包括无品牌备案)开放,是新品启动和日常推广的首选。
运作方式:
关键词定位: 通过手动(广泛/词组/精准匹配)或自动方式,让商品出现在买家搜索相关关键词的搜索结果页(顶部、中部、底部)或相关商品详情页的“Sponsored”广告位。
商品定位: 直接将广告投放到竞品或互补品的详情页上。
优势: 操作相对简单,流量精准,直接促进销售,能有效积累关键词权重,反哺自然流量。计费方式为CPC(按点击付费)。
2. SB(Sponsored Brands,品牌推广):品牌塑造先锋
定位与目标: SB旨在提升品牌整体认知度和形象。它引导用户进入品牌旗舰店、品牌专属落地页或观看品牌视频,侧重于品牌曝光、用户心智占领和流量聚合。
适用性: 仅限已完成品牌备案(含TM标) 的专业卖家或VC账号。
运作方式:
以横幅广告形式展示在搜索结果顶部(含品牌Logo、自定义标题、最多3个主打商品)。
可制作视频广告在相关位置展示。
直接引导流量至品牌旗舰店或自定义的商品集合页。
优势: 显著提升品牌曝光度,塑造专业形象,为旗舰店或核心系列引流,提供“新客户订单”等品牌效果指标。计费方式为CPC(按点击付费)。
3. SD(Sponsored Display,展示型推广):全域触达再营销专家
定位与目标: SD的核心在于基于用户行为进行再营销和扩大触达范围。它利用亚马逊的受众数据,在站内外追踪对相关商品或品类表现出兴趣(如浏览过)的用户,进行精准触达,用于防御竞品、交叉销售或收割犹豫客户。
适用性: 需完成品牌备案的卖家。
运作方式:
受众定向: 针对浏览过同类/互补商品、特定品类,或属于某个人群(如高消费)的用户。
商品定向: 直接定位到竞品ASIN或互补品类ASIN的商品详情页。
展示范围: 独一无二的优势在于同时覆盖站内(商品详情页、搜索结果页侧栏等)和站外(通过亚马逊广告联盟网络,在第三方网站和APP上展示)。
优势: 实现站内外全域覆盖,强大的再营销能力,有效触及购物旅程不同阶段的用户。计费方式灵活,支持CPC(点击)或CPM(千次曝光)。
总结与协同:
SP: 核心销售引擎,驱动直接转化与关键词排名。(基础流量与转化)
SB: 品牌建设核心,提升认知与旗舰店流量。(品牌塑造与引流)
SD: 全域触达与再营销专家,扩大覆盖与挽回用户。(流量拓展与收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