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1 浏览近日,亚马逊发布了一条针对店铺Feedback的重要新规:从2025年8月4日起,亚马逊调整Feedback机制将书面Feedback设为可选项,文字评价不再是必填项,买家可仅通过星级评分完成反馈提交!
并且,这些不包含文字、仅只包含纯星级的评论将禁用“Feedback管理器”中的反馈申诉功能,也就是说,部分店铺差评将无法删除!
亚马逊8月执行Feedback新规
此次新规,仅针对店铺的Feedback, 并不针对review。
根据后台显示,买家只需在“订单”页面找到特定订单,点击“给出卖家反馈”链接,即可通过星级评分完成反馈提交,无需撰写文字评论。
此次反馈更新与删除规则关键变化如下:
1、删除权限的调整
此前,卖家可通过后台【绩效】-【反馈管理器】直接删除 1星和2星的Feedback差评。但新规实施后,对于仅包含星级(无文字说明)的1星 Feedback,卖家将无法通过常规申诉渠道申请删除。
2、违规评分的处理方式
若卖家判定某条仅星级评分存在违规(如恶意攻击、虚假评价等),仍可通过“举报违规”通道申请平台介入重新评估,但该流程不适用常规删除机制,需依赖平台对违规行为的判定结果。
3、删除时限的硬性规定
所有Feedback的删除申请均受2个月时限限制:自Feedback生成之日起,超过2个月未提交删除申请的,将永久失去删除资格,无论该评价是否包含文字内容。
这一调整将直接冲击店铺的Feedback体系,尤其对新店铺更为不利!
特别是“买家无需说明原因,仅通过点击就能可给出1星差评“”这一点,此类评价将直接影响店铺的Feedback好评率、订单缺陷率(ODR),进而关联到购物车资格、绩效评分等核心运营指标,但卖家只能默默承受这些不公正的评分,而无法去修正或移除它们。
难度加倍!新规对卖家运营发起挑战!
新规下,无文字的星级评分使得买家能够随意给出低星评价,且无需阐述理由,意味着卖家将面对以下挑战:
首先,最大影响就是负面评分的责任界定模糊,卖家可能被动承担非自身问题,尤其体现在两类场景:
1. FBA问题“转嫁”卖家
配送延迟、包裹破损、丢件等常见负面反馈,本质上属于FBA物流环节的问题。
但仅星级评分模式下,卖家无法判断低分是否源于FBA,只能被动接受这些与自身服务无关的差评,直接拉低店铺评分。
2. 错评、误评难以纠正
部分买家容易混淆Feedback与Review,常将产品相关评价误发到店铺反馈中;还有买家可能因操作失误,错向非对应卖家或订单给出差评。
新模式会让卖家彻底失去辨别依据,只能承受这些的差评。
其次,反馈价值缩水,运营无法针对性优化。
对卖家而言,反馈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具体内容优化服务,但仅星级评分完全割裂了这一逻辑:
收到低星时,因无文字说明,无法定位问题(是物流、客服还是产品?),难以针对性改进;
收到高星时,也无法知晓哪些环节(如包装、响应速度)获得认可,无法复制成功经验。
这种“只有结果、没有原因”的反馈模式,不仅无助于卖家提升运营能力,反而可能因 “盲目优化” 导致资源浪费。
第三、恶意评分风险上升,新模式让恶意行为的实施门槛大幅降低!
恶意买家或竞争对手无需说明理由即可随意给出低星评价,通过“无理由差评” 干扰卖家评分体系,甚至可能通过批量刷低星、刷高星的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。
由于缺乏文字线索,卖家难以判断差评来源(如是否为竞争对手恶搞、是否为买家敲诈),更无法针对性地收集证据反驳。
最后,申诉机制受限,卖家维权渠道收窄!
新规明确规定:仅含星级的 Feedback 无法通过常规渠道申诉。这意味着,面对恶意差评、FBA 责任差评、错评等合理争议场景,卖家失去了最直接的维权途径,只能被动接受结果。
即使部分评分存在明显违规(如敲诈、竞对恶搞),卖家也需依赖亚马逊举报违规通道,但该流程缺乏明确标准和时效保障,实际效果远不及常规申诉,导致卖家陷入“有冤难申”的困境。
总的来看,这个新规对于卖家来说全是“坑”。
截至目前,亚马逊方面尚未对此作出回应。此次面对卖家的集体强烈反对,亚马逊是否会对新规进行调整,仍有待进一步观察!
需要注意的是,政策都在指向: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,是跨境电商运营的核心。
产品质量过硬是获得好评的基础,卖家只要积极应对,不断优化自身产品和服务,利用好新机制带来的大量数据,就能在亚马逊平台上持续稳健地发展。